裴正学中医的辨证论治脏腑辨证之脾胃辨证
裴正学讲党芸芝记——摘自裴正学教授讲座集
中医辨证论治包括脏腑辨证、六经辨证、卫气营血辨证,八纲辨证等。其中,脏腑辨证是内伤病的辨证法则,六经辨证是对外感病的辨证法则;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,可以作为外感辨证的补充;八纲辨证实际上是外伤辨证和内伤辨证的概括,分为阴、阳、表、里、寒、热、虚、实八个方面。
一、脏腑辨证
以脏腑为纲进行辨证论治,即就是脏腑辨证。它是内伤病的主要辨证法则。
脏腑辨证之脾胃辨证
1、脾胃气虚
颜面萎黄、食欲不振、体乏无力、少气懒言,是此证的基本症候群。脾胃气虚的治疗法则是健脾益气,基础方剂是四君子汤。
2、脾胃阳虚
本证是在脾胃气虚证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。因此在颜面萎黄、食欲不振、体乏无力、少气懒言的基础上加阳虚症候群—怕冷,自汗以及脾的运化功能失调之症候群—胃脘胀满、大便溏泊,舌胖兼有齿痕,即为脾胃气虚,治宜健脾温中,主要方剂是六君子汤、香砂六君子汤、理中汤。此三方是均由四君子汤化裁而来,亦即脾胃阳虚是脾胃气虚之衍生。
3、寒湿困脾
本证是在脾胃阳虚的基础上再发展而来,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发热恶寒,恶心呕吐,肠鸣泄泻,胃脘胀满,脉滑、濡。治宜解表散寒、芳香醒脾。主要方剂是藿香正气散,此方是由二陈汤合平胃散演变而来。
4、脾胃湿热
从阳化热,湿热相合,淤滞于脾胃就是脾胃湿热证,热重于湿则有腹痛,黏液脓血便,里急后重,治疗宜清热燥湿,主要方剂是葛根芩连汤;湿重于热,则有首重如裹、身热不扬、胃脘胀满,治疗宜清热除湿、芳香化浊,主要方剂是芍药汤、三仁汤、藿朴夏苓汤。后者含现代医学之肠结核和一切慢性胃肠道之感染。
5、胃火炽盛
胃脘烧灼疼痛,口干,口臭,口腔糜烂,牙疼龈肿,牙宣出血,大便干结,舌红苔黄,脉数。治疗宜清胃泻火。主要方剂是清胃散、泻黄散、黄连解毒汤。
6、胃阴虚
胃脘灼痛,口干不欲饮,舌质红少苔,舌质光滑,脉细数。同时伴有阴虚症候群—五心烦热,骨蒸潮热,盗汗等。治疗宜滋阴养胃,主要方剂是叶氏养胃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