咳嗽的证治概述之外感篇伤风易治咳嗽难医
知乎网友:扫雪札记
俗语有言“伤风易治,咳嗽难医”,只因“惟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难愈(徐灵胎)”。肺脏娇弱,上连咽喉,主皮表之营卫,皆暴露于外界环境,六淫邪气(风、寒、热、湿、燥、火)可以直接侵袭肺脏。外感咳嗽的辨证多依据六种邪气的特性表现来辨识,或单一或多种邪气相兼,再参考是否兼有痰饮/食积/瘀血等因素,即可辨其大概,其常见证治枚举如下。
外感邪气多从皮肤/孔窍入侵,风/寒/湿多以皮肤为主,热/燥/火则以肺窍发病多见。
【风】
风性开泄,其咳声清脆,风邪袭人多有畏风,或头痛头晕;影响营卫则有恶寒发热,汗出;影响肺窍则有鼻塞/流涕/咽痒等。治疗上可据证分别选用三拗汤/香苏散/桂枝汤/止嗽散/玉屏风散等宣肺疏风,调和营卫。
【寒】
寒性收敛,其咳声紧闷,外感寒邪多影响营卫而有发热/恶寒明显,或见无汗/项强/头身疼痛等,因寒性收敛郁滞营卫所致,治疗可选用麻黄汤/葛根汤/荆防败毒散等发散风寒,若内夹痰饮或郁热则大小青龙/射干麻黄汤/华盖散可选。
【热】
热性丰隆/壅盛,其咳声多短促/洪亮,其表现中畏风寒并不明显,甚至没有,在表卫分多表现为头昏,咽干/咽痛/咽喉梗阻感,痰黄难咯等,可用桑菊饮,银翘散疏散风热;入里气分则发热/汗出明显,可用白虎汤/人参白虎汤或等清泄肺热,或合用小陷胸汤消痰;若里热结实有大便干结,肠热不去则肺热难清,又要清肺之中兼用通下,宣白承气/凉膈散可选。
【湿】
湿性粘滞,其咳声重浊沉闷,湿邪伤表多表现身体沉重,乏力,身热足凉,伤于上则头如裹,伤于下则脚肿。里湿可从痰及舌苔辨识,寒湿痰多色灰白易咯,苔白厚腻,湿热则痰黄黏,苔黄厚或腻或干,以其湿热比例不同而异。治疗可选用羌活胜湿汤/藿香正气散/不换金正气散/五苓散等解表利湿或杏仁汤/上焦宣痹汤/三仁汤/蒿芩清胆汤/甘露消毒丹/银翘马勃散等宣透湿热。湿邪多内外相引,与脾胃不运相关,治疗中须注意清热不得伤脾,燥湿不得碍胃,后期收尾更需注意运脾化湿。同时兼有里湿则胸闷/腹胀,便溏可见,肠鸣纳呆也不少,二陈/理中/平胃/六君/香砂可选。此类病机复杂,尤为难治。
【燥】
燥性干,最易伤津液,其咳声嘶哑,多见唇/咽干燥,或痒,饮水可暂缓,多由风热不解传来,或寒邪入里化燥(较少),亦有直接外感燥邪(秋季多见)者,燥有温/凉之分,治疗当养阴润燥为主,桑杏汤/杏苏散/瓜蒌知母汤/黄芩知母汤/竹叶石膏汤/麦门冬汤可用。
【火】
火为热聚而成,易动血分,其咳常呛咳连连,多见咽喉/两腮肿痛,重则自觉火气上冲或失音,治疗可选泻白散/竹叶麦门冬汤/《本事》利膈汤/黄连解毒汤等。
此外,风为百病之长,湿性粘滞皆最易兼夹他邪,可互相参考辨治。
至于痰饮/食积/瘀血为内在病理产物,多为附属邪气,但在治疗中亦占有重要地位,需要重视。治疗上当随其所在而消之,痰饮可用苓术/夏姜/六君健脾,重则桂附温肾,总以温药和之。食积轻则小柴胡汤/保和丸/枳实导滞丸,重则承气之类。兼夹瘀血比较少见,多见于老年人或慢性肺病(慢性支气管炎/哮喘/COPD等)之人,体虚或病久邪入络脉,此类已近似内伤,可与大小柴胡合用桂枝茯苓丸/当归芍药散等疏通心肺气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