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邓铁涛老先生用清骨散归脾汤治疗发热案例
黄某,男性,20岁,工人。
患者于1966年8月6日出现恶寒发热,体温在39.8℃上下,历经几家医院治疗,曾用青霉素、链霉素、氯霉素、四环素及激素治疗无效,经各种检查未能明确诊断。
入院症见:发热,手足冷,倦怠,心悸,盗汗,腰酸软无力,小便淡黄,形体瘦弱,面白微黄无华,唇淡白,肌肤甲错,言语声低,舌质淡红,舌尖稍红,苔薄白,脉弦。夜晚体温38.2℃,中午体温36.2℃,血压90/60mmHg,白细胞12.9×109/L。经集体会诊,分析此证倦怠,心悸,腰酸软无力,面白微黄无华,唇淡白,舌质淡红为气虚;舌尖红,脉弦略数是阴分不足之证。
辨证:虚劳发热,气阴不足。
治则:益气养血,滋阴清热。
处方:清骨散加减。
黄芪30g,当归12g,白芍12g,糯稻根30g,胡黄连6g,生地30g,鳖甲45g,银柴胡6g,地骨皮15g,知母12g。
3剂,日1剂,水煎服。
服药3剂后盗汗减少,后加白薇15g、石斛15g,服2剂后发热全退,精神体力恢复出院。
但患者1967年11月7日再次发热,体温39℃,病情与上一年发病大致相同,但精神和体力较上一年为好。照搬上次治疗方法,用清骨散加减无效。改用抗生素(更换多种抗生素青霉素、链霉素、金霉素、四环素)加激素,用药当天体温下降,但翌日体温又复升,中西医治疗10余天无效。
后从中医仔细辨证,患者除发热外,日间为甚,夜多盗汗,每晚起夜七八次,面色暗滞少华,形体不瘦,舌胖淡嫩,脉大少数无力,胃口尚好。此属脾虚内伤的发热,应以甘温健脾,方用归脾汤(黄芪25~30g)。头两天体温仍在37~39℃之间,盗汗逐渐减少,乃坚持服用归脾汤,体温逐步下降,观察10余天,精神体力恢复出院,并嘱其继续服归脾丸1个月巩固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