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医家常用中药附子的临床应用经验
裴正学教授医学笔记摘录
张景岳:“附子性悍,独任为难,必须大甘之品如人参、熟地、炙甘草之类相伴,方足以制其刚,而济其勇,斯无往而不利矣!”
《内经》: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,则折寿而不彰。”
由此可知,阳气是正常生理功能的动力,又是抗病因素的根本。因此附子的临床应用确实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。一般认为附子性热善走,能自上而下,出表入里,既走气分又走血分,因此附子在临床上是颇为常用的。
在古代医家中,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,在其所著《伤寒论》中附子量多至20g,文字37条,《金匮要略》用附子11方,文字16条。用炮附子者最多,用生附子者次之。另外,尚有用乌头者5方,用天雄者1方,著名方剂为附子汤、附子桂枝汤、桂枝加附子汤、大黄附子汤、麻黄附子细辛汤、干姜附子汤。
裴正学,中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、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、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、甘肃中医药大学博士、硕士生导师、国家级中医师带徒导师、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、甘肃省首批名老中医。
(1979.4.21)